DeFi(去中心化金融)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比特币。然而,比特币作为第一种加密货币,仅仅是一种数字化的交换工具。而基于区块链开发金融工具直到2015年以太坊(Ethereum)推出后才成为可能。以太坊引入了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——智能合约,这是一种可编程的算法,能够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交易。
DeFi的第一个重要实践案例是2017年推出的MakerDAO。它允许用户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抵押,借出DAI(一种稳定币),并通过智能合约管理整个过程。不久之后,其他项目相继涌现,例如Uniswap——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,用户可以直接进行加密货币交易;以及Compound——一个提供借贷服务的平台。这些应用为DeFi生态系统奠定了基础,并促使其迅速扩展。
2020年被称为“DeFi之年”,行业迎来了爆炸式增长。在此期间,各项目开始采用“收益农场”的概念,用户通过提供流动性获得奖励。这一创新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大众的关注,使DeFi行业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。
DeFi的核心目标始终保持一致:
- 消除中介机构: DeFi通过智能合约取代银行、交易所及其他金融机构,使用户能够直接互相交互。
- 透明性: 所有操作都在公开的区块链上进行,任何人都可以验证。
- 普惠性: 无论地理位置或社会地位如何,金融服务都对所有人开放。
- 金融包容性: DeFi为无法使用传统银行系统的人提供了机会。